Metaverse ,即中文所謂「元宇宙」 ,由meta和universe組成 。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 ,指的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 ,可以虛擬身份在其中娛樂 、交流的網絡虛擬世界 。從其內涵來看 ,Metaverse的含義更像是超出了現實世界範疇的「超世界」 ,因為Meta首先代表「超越」的意思 ,超越了universe ,是對我們熟知世界的超越和再創造;其次 ,所謂的在虛擬場景中參與工作 、娛樂 、社交 、遊戲 、交易等 ,都是一個虛擬世界的概念 ,與宇宙本身無關 ,而是對這個世界的再映射再創造 。 從「元宇宙」本身含義來看 ,它代表宇宙本源之意 :元者 ,初始也 ,本源之意;宇宙 ,即為宇宙本身 。因此「元宇宙」的意思應該是宇宙的本源和全部面貌 ,是包含了一切宇宙信息和創生狀態的東西 。根據現今人們普遍討論的內容 ,所謂「Metaverse」完全是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互融合的東西 ,它既不是本源 ,也不是宇宙 ,因此不宜叫做「元宇宙」 ,而應稱之為「超世界」 。 元宇宙試圖打造一個虛實結合 、以虛擬體驗為主的網絡空間 ,從技術層面 ,它實現了「虛實融合」和「時空重構」 ,以「場景驅動」技術開發和演進 ,從而達到「體驗為王」的目的 。傳感 、建模 、計算 、顯示等數碼技術 ,區塊鏈 、DAO等去中心化和加密技術 ,底層晶片 、新材料 、通信 、交互等基礎設施的開發是元宇宙實現突破的關鍵 ,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遷移將隨着這些技術和設施的不斷升級而變成可能 。 新產業的誕生是由技術供給和人的需求長期正反饋互動所形成的結果 ,當人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有企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 ,越來越多類似的企業參與其中 ,就形成產業 ,而不同產業互補式地提供解決方案 ,就形成產業生態系統 。因此 ,元宇宙能否發展成未來產業甚至形成大規模生態系統 ,要看兩方面內容 : 對於那些致力於發展「元宇宙」業務的企業 ,能否通過技術革新提供新的價值創造邏輯 ,則決定着其是否能夠轉型成功 。就目前來看 ,元宇宙的理念可能改變了人與環境的相處方式 ,從現實世界的人適應於環境走向虛擬世界的環境適應於人 ,正是由於這種獨特價值的存在 ,讓它與虛擬現實等有了區別 ,向前更進一步 ,但是否能夠最終取得成功並演變成未來產業 ,則還要看是否能有「過硬」的技術來實現這種設想 。 總之 ,元宇宙的概念雖然給人帶來新奇之感 ,但其真正的價值還遠沒有達到清晰和普及的程度 ,對其內涵的理解也一直處在更新修正與豐富完善中 ,若想讓這一「風口」真正創造實用價值 ,還需在哲理 、科技 、經濟 、社會 、政策等方方面面努力 ,以求大膽突破 、行穩致遠 。1 、從哲學角度來看 ,「元宇宙」的本質實為「超世界」
2 、從技術角度來看 ,「元宇宙」的本質是虛實融合和時空重構
3 、從經濟角度來看 ,「元宇宙」能否發展成未來產業取決於其能否提供獨特價值
版權所有©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滬ICP備11048235號-2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1155號